欢迎光临中国民办教育学生信息网(民教网)!
登录注册
站内搜索:

探讨:民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

作者:民教网官网 2022-09-17 来源:民教网 浏览:

民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高质量发展”侧重于体现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更高的目标追求,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强调高等教育进入到质量更强、发展更优的新阶段。对于民办高等教育而言,实现高质量发展需把握以下核心要义:第一,从发展理念上来说,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遵循。

民办高等教育要回归教育公益性这一根本属性,坚守公益、优质、特色的价值取向,立足“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基本点,着力破解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高等教育需要与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矛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从发展模式上来说,需要持续深化教育改革与创新。民办高校在体制机制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资源有效利用上与公办高校相比也具有明显优势,因此更要加强改革创新,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优化现代化治理体系,不断创新办学思路。

从发展方向上来说,需要朝着提质量、强特色的目标努力。优质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特色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民办高等教育要以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动力,深刻把握教育多样化、个性化、终身化、现代化等发展趋势,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增强特色,提升质量,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服务新发展格局的能力。

民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国际发展形势看,世界正处于加速演进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教育在应对变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从国内发展环境看,“十四五”时期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出了多方位需求,民办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把握阶段性特征。

一方面,突出优势特色,推动教育功能从补充性向竞争性转变。长期以来,由于民办教育为受教育者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受教育机会,因此被视为“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民办高等教育亦是如此。

然而现阶段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加强烈,人民群众对个性化、多元化的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量将继续增长,18—22岁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量将于2025年上升至7303万人。

面对如此庞大的高等教育潜在规模,民办高等教育若想赢得发展优势,必须顺应受教育者需求变化、高等教育结构体系变化以及时代变化的趋势,强化自身办学特色,形成办学竞争力,承担起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使命,实现从补充性作用向与公办高校有力竞争的功能转变。

另一方面,加快转型步伐,推动发展模式从外延式向内生式转变。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大学的发展需经历创业期、兴业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结合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历程来看,1987年,《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出台,民办教育得到制度上的认可。

1993年8月,《民办高等学校设置暂行规定》颁布,明确规定“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掀开了民办高等学历教育发展的序幕。1999年高等教育大扩招,民办高等教育迎来大发展时期,诸多民办高校诞生于此阶段。创业期的民办高校基本以扩大办学规模为发展重点。

经历了创业期后,目前各民办高校基本进入兴业期,外延式扩张不再适应当前发展趋势,而应将充实内涵、提高质量作为该阶段发展的核心任务。加快转型步伐,由注重“量”的增长转为注重“质”的提升,是民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前提。

民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近年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环境发生改变,主要体现在:法律层面,《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修正案通过,民办教育的分类管理正在推进;

政策层面,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家全力推动独立学院转设,为进一步创新民办高等教育办学机制带来机遇;社会层面,民办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教育供给,大众对于优质、多样的教育服务需求更高。

尽管民办高等教育已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但依旧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制约民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认清主要问题,突破当前发展的瓶颈,是推动民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

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自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民办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据历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0—2020年,全国民办高校数量增长了14%,民办高校在校生数量增长了66%。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办学规模逐步扩大,为受教育者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机会。

办学层次不断提升。大多数民办高校均从高职专科层次发展起来,逐步升格为普通本科,并尝试开展研究生教育。“十三五”期间,累计有38所民办高校获批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

截至2021年底,全国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中民办高校有7所。此外,随着《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等政策法规的颁布,国家对职业本科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黄金期到来,民办高职专科积极争取升格为职业本科院校、开展职业本科教育的动力也将持续增强。第三,治理体系更加科学规范。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初期,多以家族经营为主,在办学治理中易受到不稳定因素影响,带来诸多办学风险问题。

经过长期探索,民办高校基本形成了以党委领导、董事会(理事会)决策、校长负责为核心,以职能部门和专业院系为依托,以监事会、教代会为保障和支撑的的现代化治理体系,有效保证了民办高校管理更加科学,各项工作推进更加高效。

民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宏观层面。融合发展程度不够。《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更加注重融合发展”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一大基本理念,并倡导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教育治理的新格局。

从宏观上来说,教育领域的融合发展强调的是各类教育有机适度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服务学习需求的一种模式。就微观层面而言,融合发展体现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然而,目前民办高等教育的融合发展能力还不足。

一方面体现在与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其他类型的教育衔接度不够,导致生源结构单一、发展潜力有限;另一方面体现在对于外界优质资源如行业企业资源等挖掘不够,各方资源开发与整合力度不够,导致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发展空间受限。

办学同质化现象严重。民办高校在发展初期,多通过从公办高校聘请退休管理者和教师办学治校,公办模式的基因很自然地移植到实际办学中,形成了模仿公办高校的传统,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设置等方面一味向公办高校看齐,同质化现象严重,未能体现民办高校自身特色。

“十四五”期间,围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明确了“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和高等学校综合改革,构建更加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等具体任务,对于民办高校而言,更要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实际上,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民办高校既抓住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时代机遇,实现了“量”的增长,又在市场环境和办学实践中,充分发挥了体制机制优势。在遵循教育规律与市场规律下,民办高等教育有其独具特色的发展经验,这些是公办高校难以获得的。

人才培养重结果轻过程。高校承担着育人的重要使命,人才培养质量成为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四新”建设、“六卓越一拔尖”计划等政策的深入实施,人才培养成为高等教育的根本质量。

抓好这一根本质量,不仅是为国家、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也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政策的作用在于引导,明确高校育人的方向。

然而,大多数民办高校在对政策的理解与执行上存在一定偏差,迫于完成某些计划、任务的压力,亦或是急于求成,过多关注热门专业数、就业率、考研通过率等外在的、量化的、结果性指标,而忽视了如何保证人才培养过程性质量这一关键问题,最终导致人才培养结果并不能真正满足受教育者个人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向需求。


首 页 | 平台介绍 | 资质批文 | 主管单位 | 通知公告 | 客服中心 | 版权声明 | 用户条款

公安局备案号:1101036485号 备案编号:京ICP备01030071 号-1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信信息大厦D座12层 邮政编码:100005 通信地址:北京市100030-091信箱

主办单位:北京民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指导: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